详情展示

智慧厕所是什么:破解景区"如厕难"的智能密码

类别:行业资讯日期:2025-10-10
我要分享

在旅游旺季的景区,游客排队如厕的场景屡见不鲜,传统公厕因异味浓重、设施老旧、管理滞后等问题,成为影响旅游体验的"最后一公里"痛点。而智慧厕所的崛起,正以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为钥匙,破解这一长期困扰行业的难题。深圳市光明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国内智慧公厕领域的标杆企业,其产品体系与落地案例,为这一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。

一、技术重构:从"被动维护"到"主动感知"的革命

光明源智慧厕所的核心在于构建"感知-决策-执行"的闭环系统。通过部署毫米波雷达、红外传感器、气体监测仪等设备,公厕可实时采集厕位占用、空气质量(氨气、硫化氢浓度)、温湿度、人流量等20余项数据。例如,其激光人体感应器可精准识别厕位使用状态,误差率低于1%,配合电子屏与手机小程序同步推送空闲位置,使游客平均等待时间缩短40%。

在环境控制层面,系统通过温湿度传感器与空调联动,夏季维持26℃恒温,冬季升温至18℃,能耗同比降低35%;空气质量传感器触发新风系统自动启停,确保异味浓度始终优于国家标准。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无接触设计:感应式自动门、水龙头、干手器、皂液机的组合,将交叉感染风险降低90%以上,在疫情后时代成为公共卫生的重要保障。

二、管理升级:数据驱动的资源优化

传统公厕管理依赖人工巡检,存在响应滞后、资源浪费等问题。光明源的云平台管理系统通过三大创新实现突破:

  1. 耗材智能预测:基于历史人流量、节假日、天气数据构建预测模型,可提前48小时精准计算厕纸、洗手液用量,库存预警准确率达92%。例如,其人脸识别厕纸机内置余量监测器,当纸巾剩余量低于10%时,系统自动通知保洁人员更换,避免"无纸可用"的尴尬。

  2. 保洁动态排班:根据厕位使用频率、高峰时段等数据,系统自动生成清洁计划。九寨沟景区应用后,单座公厕保洁人员配置从2人减少至0.5人,人力成本降低20%,同时保洁频次提升30%。

  3. 游客评价闭环:通过扫码点评功能,游客可实时反馈卫生状况、设施损坏等问题。管理后台4小时内响应整改,差评整改时长从传统模式的48小时压缩至4小时,游客满意度提升至98%。

三、体验延伸:从"功能空间"到"服务驿站"的蜕变

光明源智慧厕所突破了传统公厕的物理边界,将其打造为景区服务的"微型枢纽":

  • 信息交互终端:颐和园智慧公厕内设置的触摸屏,游客可扫码获取景区导览图、演出时刻表、餐饮推荐,日均服务查询超2000次。

  • 应急物资供应:智能零售柜提供口罩、卫生用品、充电宝租赁服务,节假日单日营收破万元,实现"以厕养厕"的可持续运营。

  • 特殊群体关怀:无障碍通道、母婴室、第三卫生间的配置,解决了轮椅用户、带婴儿家庭、老年群体的如厕难题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通过增设女性专用卫生间,使女性排队时间减少60%。

  • 艺术融合创新:部分项目采用流线型设计、夜景灯光打造光影景观,成为游客打卡点。如某景区特色卫生间,波浪形外墙与沙漠景观相映成趣,单日吸引超500名游客拍照分享。

四、行业进化:智慧公厕的商业价值裂变

智慧公厕从"解决内急"的基础设施进化为"数据入口"和"服务节点",其商业潜力被深度挖掘:

  • 广告位运营:西安大唐不夜城在智慧公厕嵌入AR导览广告位,单座年广告收益超8万元,实现公厕建设投资的快速回本。

  • 健康服务延伸:成都双流区部分公厕提供尿液常规检查服务,游客如厕后可免费获取健康数据报告,将公厕升级为健康管理的前端触点。

  • 数据资产变现:通过分析游客如厕动线、停留时长等数据,景区可优化商铺布局、调整导览路线。黄山风景区应用后,游客二次消费率提升15%。

五、光明源的实践样本:从技术到生态的跨越

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,光明源智能科技已为全国上千座公厕提供智慧化改造,覆盖城市公厕、旅游景区、高速服务区等场景。其产品矩阵包括:

  • 智能硬件:毫米波雷达厕位监测器、多参数环境传感器、智能除臭设备、水电能耗监测仪等30余类设备。

  • 软件系统:云平台管理系统支持私有化部署,可对接景区APP、小程序等第三方平台,实现"一屏管全域"。

  • 定制化服务:根据不同场景需求,提供从方案设计、设备安装到运营维护的全流程服务。例如,为医院公厕增加跌倒识别系统,为商场公厕配置商业广告屏。

小厕所里的大文明

当智慧公厕在黄山风景区入选文旅部创新案例,年度网络曝光量超2亿次;当鸣沙山月牙泉景区的游客感叹"连卫生间都做得这么用心",这些案例印证了一个趋势:智慧公厕不仅是技术的叠加,更是公共服务理念的升级。它通过数据穿透管理壁垒,用科技温暖每个细节,让"如厕自由"成为衡量城市文明的新标尺。正如光明源智能科技所践行的——真正的智慧,往往藏在最容易被忽视的细节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