详情展示

从异味投诉到零差评!这座城市正在被智慧公厕悄悄颠覆认知

类别:行业资讯日期:2025-03-10
我要分享

【导语】在广州荔湾区的街头巷尾,一场关于城市公共服务的“静默革命”正在上演——曾经饱受诟病的公厕异味、寻厕难等问题,如今通过智慧化改造实现了“零差评”的突破。这座融合了西关文化与数字技术的城区,正以智慧公厕为切口,重新定义城市治理的精细化边界。


一、科技破局:从“嗅觉痛点”到“呼吸自由”

传统公厕的异味问题曾长期困扰市民,尤其在永庆坊、沙面岛等热门景区,人流量大导致清洁维护难度陡增。荔湾区通过引入智能除臭系统和动态监测技术,实现空气质量的实时管控:

部署氨气、硫化氢传感器,每30秒自动检测空气质量,触发新风系统或消毒喷雾;

 

结合人脸识别取纸机等设备,减少人为接触污染源,降低异味产生概率。


改造后的公厕不仅实现异味“动态清零”,更通过小程序公开卫生评分,市民可实时查看各公厕的洁净度排名,形成“用脚投票”的良性竞争机制。


二、寻厕革命:从“盲找”到“一键导航” 

针对景区街巷复杂、公厕难寻的痛点,荔湾区推出**“荔湾公厕”小程序**,集成全区近200座公厕信息,覆盖市政、景区及社会开放厕所:

 

精准导航:扫码或微信搜索后,地图实时显示周边公厕位置、距离及设施详情(如母婴室、无障碍设施);

智能推荐:系统根据人流热力数据推荐最优路径,高峰期自动分流至低使用率公厕;

文化赋能:公厕简介中融入岭南建筑特色介绍,如永庆坊公厕的骑楼风格设计,让“方便之事”成为文化体验的一部分。


三、管理升级:从“被动响应”到“全民共建”

智慧公厕不仅依赖技术,更构建了市民参与的治理生态:

 

评价反馈系统:用户可通过小程序对公厕环境、导航准确性等打分,管理部门48小时内响应整改;

 

数据驱动决策:后台分析如厕高峰时段、设施使用率等数据,动态调整保洁频次和资源配置;

 

文化+科技融合:30座改造公厕中,西关花窗、满洲窗等传统元素与智能照明、感应冲水系统并存,成为“微型文化展厅”。


四、未来图景:从“民生工程”到“城市名片”

荔湾区的实践揭示了智慧公厕的更大可能性:

健康监测延伸:试点公厕探索通过尿液分析提供基础健康指标提示;

应急服务集成:计划接入城市应急系统,遇突发情况时可快速转换为临时避难所;

碳中和实践:智能节水设备使单座公厕日均耗水量下降45%,未来将推广光伏发电与中水回用技术。

 

正如荔湾区城管局负责人所言:“公厕是城市文明的‘显微镜’,智慧化改造让每个细节都成为提升市民幸福感的触点。”2当技术真正服务于人的需求,一座城市的温度与效率便在此悄然融合。